烈日焱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修真小说网www.xiuzhen.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平安,你们原上的姑娘俊不俊?”

“俊!”

“你们原上的娘们儿白不白?”

“白!”

“你们原上的女子浪不浪?”

“浪的很嘞!”

……

“圪梁梁光光任你走,一夜里三次你吃不够。村东的河水哗哗地响,妹妹我要讨你当婆娘。

花瓣瓣落下果子熟,要生个娃娃满地走……。”

我们从离开阴山,因为在封家村耽误了好些路程,所以到达陕北边境的时候,距离我们离开阴山的日子,都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余天。

虽然我们临行之前,每个人身上都背着重重的包裹包裹,里面装个死面儿的馍馍,还有一些糕点水等可以饱腹的食品。

可是直到我们穿过一大片平原来到这陕北边境之时,我们这一路上远行的游客们,都已经纷纷消耗光了自己所有的行囊,变得肚饥难耐。

刚走入陕北之地,眼前的场景简直让我们所有人振聋发聩。

一片田野黄通通的欣欣向荣,斑驳绚烂的秋天的色彩像羽毛一样退光荡然无存,灌区和井台上堆积着刚刚从田地里清除来的包谷杆子。麦子播种几近尾声,刚刚播种不久的田块果露着湿漉漉的泥土。

早种的田地已经泛出麦苗叶的嫩绿,秋天的阴雨季节已告别结束,长久弥漫在村庄上空的阴霾和沉闷已全部廓清,大地简洁而素雅,天空开阔而深远。

我们这才发觉,这陕北大地近于我们想象之中完全不同。

栾平安已经开始欣喜的为我们介绍他们家乡的文化。

“我们原上男子,个个都是好嗓子,我们原上女子,个个都是妙音娘子。

我们时常便会吼上那么两嗓子,农闲时便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

郝大兴听到这些话连忙摆摆手。

“每天都在车里听你唱那么两句,拢共也只有那么两句,不过就是哥哥想妹妹,妹妹想哥哥的没什么大意思!你们家乡到底还有什么好玩意儿?赶紧与我们介绍介绍,好不容易下一趟山。并且离阴山那么远,咱们不得好好的放松一下!”

栾平安一听好玩儿的,便用手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片刻,然后对我们道。

“俺们这嘎说书你听过吗?”

“不就是大鼓书吗,谁没听过,没啥大意!”

栾平安连忙摇摇头。

“我们陕北说书是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虽然名叫说书,但其实则是唱书!”

“又是唱!”

郝大兴果断的否定道。

“有没有不开嗓子的玩意儿!我这人天生五音不全,用不了嗓子!”

栾平安接着想到。

“那就是闹红火、那是跳的。也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十分有意思!

还有陕北道情,不过这个也要唱。道情是以陕北官话绥,米话为唱白基准语音,以道教诵经音乐曲牌为唱腔基调,吸收秦腔等剧唱腔板式及陕北民间小调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郝大兴再次摇头。

“停!说了不动嗓子!”

“有意思的,那便就是过春节了!”

栾平安开始跟我们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

“我们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

小的时候每到过春节,我娘就会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而我,也是刚刚带完12岁的增岁顶针,便去了阴山。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

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还有秧歌拜年,那是我们林水原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

小的时候我还编过一首,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栾平安滔滔不绝的讲着,我们这些人早已听得发困。

总于,就连平日里脾气最好最和善的张大哥都忍不住了。

“得了!别说了。你说话这么一大堆,我除了对你娘做的压糕面,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这些吃的东西感兴趣以外,其余的简直是无聊之极!”

郝大兴闻言,连连拍着巴掌。

“堂主说的对,堂主说的极是!平安,真的好饿呀,肚子瘪了的要命。不知道还要再赶多少的路才能走到集市,也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上好的吃食!”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明明都已经出了阴山簿,最后的结局竟然还是饿肚子。

栾平安指了指前面一望无际的田野,对我们道。

“快了吧!应该过个这片麦田,再赶上半天的路,就可以到集市里面去。

咱们现在到的是成片的田间,一片田连着一片田,可真的还要加紧脚力呢!”

我们车马上的所有人,一个一个捂着肚子,勒紧裤腰带,只等待着在半天之后,到了这陕北的集市,可得好好的饱餐一顿。

尤其是那郝大兴,他已经将自己身上的铜板全部准备好。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人脉机关

人脉机关

高邑
人脉机关
其它 连载 17万字
我的避难所太苟了,疯狂自动升级

我的避难所太苟了,疯狂自动升级

珩与
末世降临,叶九龄得到了不出门宅家系统。 开启了一段不出门宅家就可以建设避难所的人生。 [叮,连续一周不出门,获得生存点500点] [叮,连续一个月不出门,获得2000生存点] [叮,连续一个季度不出门,获得5000生存点] 在其他生存基地刚刚重建秩序的时候却发现,这里什么时候多出了这么一个巨大的城堡? 嗯?那里怎么还有一个人?我靠!怎么吃的牛排?随后又看了看自己手里又干又硬的窝窝头……
其它 连载 31万字
月上人

月上人

天沐云舒
林默一个好似住在月亮上的人,在生活中特立独行,坚守着,被误解,被伤害,但最终挣脱种种,自由潇洒的生活。
其它 连载 2万字
修真一家人

修真一家人

张指导
张慕白最近日子很不好过,声名渐起的他竟然因为缴纳不起房租被凌霄派从山里赶了出来......br “老爸,我们还能回来吗?” “we will be back!” “拜你个头啊!脸都让你丢光了!” “啊!老婆!你别生气!你听我说!你听我解释!” “滚!” ......
其它 连载 31万字
我们的自由年代

我们的自由年代

江江好
计划生育到开放二胎期间,时代变迁下的青春成长故事。
其它 连载 18万字
吸血谜踪

吸血谜踪

黎才
一桩桩离奇的吸血命案接踵而至,悬念起伏,使得一座幽情小镇最终变成一座死亡之镇。 这是鬼怪的作祟,还是末世的预兆?思维缜密、胆魄过人的警官,将通过逻辑推理为大家成功揭晓谜底。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精彩画面,一次次龙潭虎穴的大胆冒险,即将纷至沓来,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悬疑与恐怖的别样世界。 故事将由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小镇的一起离奇吸血命案说起……
其它 连载 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