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户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修真小说网www.xiuzhen.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外丹派:以炼制外丹黄白为修炼方术的道派统称外丹派。外丹相对内丹而言,起源较早,由秦汉方仙道中精于炼金术和炼丹术的方士承传而来。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晋神仙道教中较兴盛,葛洪的金丹道实际上便是外丹派。唐代外丹派发展到高峰,由于柳泌的铅汞说传入宫廷,毒死了不少官僚的皇帝,因之败落,但未失传。宋元以来,外丹派作为地元丹法,仍为仙家所研习。

内丹派:以修炼内丹为承传的道派。相对外丹派而言。内丹派采用外丹黄白术语,但含义根本不同。内丹派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呼吸为风,意念为火。运用意念和呼吸的程度为火候,以精气神的凝合体为还丹。由于内丹方法的不同,内丹派道教又分成不同流派,如文始派、少阳派等。

清净派:内丹功法类别。清净丹法反对男女双修的阴阳栽接之术,称阴阳全在自已身中,修炼自身的精气神即可结丹。清净派源于古代的行气之术,后来和服气、存思等功法结合,唐代又受禅宗影响,并和老、庄的坐忘、心斋等功夫融会贯通。元代邱处机创龙门派,倡清净孤修的丹法,斥阴阳丹法为已求人。而后又有伍柳派,将清净派丹法发展成熟,习清净丹法的道派亦称清净派。

阴阳派:内丹功法类别。即双修派。《参同契》云:“物无阴阳,违天背元”。丹家以天下万物皆须阴阳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认为内丹的人体修炼工程也须男女双修,阴阳配合才能结丹。女子外阴而内阳,如坎囗卦;男子外阳而内阴,为离囗卦。内丹家利用阴阳栽接的功夫将女子的先天真阳(即水中金)采回来,补入男子离卦中间阴爻的位置,称为取坎填离,是阴阳派丹法的基本功夫。

孤修派:即清净派。参见“清净派”条。

双修派:内丹功法类别。以男女阴阳栽接术修炼为宗旨。秦汉时房中家和神仙家结合,将房中术和行气术结合升华,发展为男女双修的阴阳派丹法。以男女阴阳栽接术修炼的内丹家称双修派。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传开双修派丹法秘术。而后吕洞宾、张伯端、刘永年、陈致虚、陆潜虚、张三丰、李涵虚、仇兆鳌等人,皆精于双修派丹法。双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于房中御女之术,其目标不是追求**的房中之乐,而是采取先天一囗结丹长生。

文始派:道教内丹修炼派别。祖述文始真人关尹子,以《文始真经》为丹法要旨。此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已真阳之囗,以接天地真阳之囗;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囗之真机。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人我,同天地”。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径。由于此派只主张以神御囗,不讲求精炼囗,更不讲火候药物,因而是一种直指大道的顿修法。

少阳派:内丹流派。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因而称少阳派。据称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后开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等多种流派。另一派称传自文始真人关尹子,由麻衣道者传陈抟、火龙真人。文始派以虚无为宗,属无上至真之妙道,顿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则主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便于人手,次弟分明,流传甚广。因而有内丹仙学以文始派为最高,以少阳派为最大的说法。

北宗: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流派。创于南宋时期原北方金人统治地区长安一带,该派尊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王囗为“五祖”,实际创始人为王囗。王囗(1112—1170),号重阳子。本为咸阳名门,善属文也习武。48岁时出游,在甘河镇遇仙人得内修真诀,遂“尽断诸缘,同尘万有”,潜修于终南山下,并开始收徒传道,以“忍耻含垢,苦已利人”为传道宗旨。金大定七年(1167)远游山东,在胶东半岛度化七位弟子,即马钰丹阳(1122—1183)、谭处端长真(1122—1185)、刘处玄长生(1146—1203)、丘处机长春(1147—1227)、王处一玉阳(1142—1207)、郝大通广宇(1140—1203)、孙不二清净(1118—1182),号为“七真”,其中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影响最大。“七真”再传有赵玄悟、尹志平、李志常、于善庆、宋德方、綦志远、李志远、赵道宽,以至于元代的陈致虚,明清时期的伍守阳、柳华阳,乃至刘一明、闵小艮等也属该派支流。该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性”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同时不废精气的的修炼,王重阳说:“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重阳全真集》卷一第一)这是把“识心见性”的炼心与“知汞通铅”的炼气作为“全真”的两个基本内容。相对于南宗“先命后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后命”为特征。关于清净炼性,北宗各家皆以此为上乘丹法,不二法门。王重阳说:“诸公如要真修行,饥来吃饭,睡来合眼,莫打坐,莫学道,只要尘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重阳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马钰说:“清静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囗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扰,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静,则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焉。是以澄心如澄水,养囗如养儿,囗秀则神灵,神灵则囗变,乃清净所致也。”(《丹阳真人语录》)丘处机说:“吾学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长春真人语录》)北宗之所以重视炼性炼已,一来由于该派本身即是道释儒合流的产物,受佛教“明心见性”的影响至深。二来由于该派在性命关系的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如在丘处机看来,形体有生有灭,神性却无生无灭,故“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长春真人语录》)因而修炼在根本意义上来说,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圆明,本命方能彻达。但是,重性功并非不讲命功,该派也讲求神与气的结合,如王重阳说:“气神相结,谓之神仙。”(《重阳教化集》卷三第十二)关于炼气,王重阳对精神有着不同前人的理解。他认精为性,认血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气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气也,真气壮实者自然长久,聚精血成形也”。(《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既然精血不离,性命相关,因而炼性不能不炼真气。丘处机在《大丹直指》中进一步予以说明:“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顶中之性者,铅也,虎也,水也,金也,......脐中之命者,汞也,龙也,火也,根也。”所以说,北宗各内修大师,亦无不“知铅通汞”,无不通晓“降龙伏虎”。南北二宗之分本不于哪一派单修性或命,实际上,两派都兼修性命,只是在先后、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区别而已。南宗“言命者多,方性者少”,北宗则“三分命功,七分性学”;南宗主张以实腹炼命下手,北宗则主张虚心炼性下手,如明伍守阳《丹道九篇》便把“炼已还虚”作为下手功夫。南北二宗在运用修炼手段促进神气凝结而成仙胎这一关健问题上是一致的。北宗和南宗在元代经陈致虚的大力会通实现了合流,从此成为全真教内部的两宗。这种合流所以能实现,除政治上的考虑及宗教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外,还在于南北两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继钟吕的丹道思想。另外北宗龙门派的清修丹法与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内容促进修炼仙胎等问题上,有许多的共同点。北宗也有习阴阳丹法的的支派,如刘处玄、马珏,马珏传宋德方,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软(缘督子),赵传陈致虚(上阳子),即阴阳双修派。但北宗以邱处机的龙门派最盛,传清净孤修丹法,为北宗丹法正宗。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囗的《重阳全真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马珏的《神光灿》、《丹阳真人语录》(灵隐子王颐中集)、《洞玄金玉集》;丘处机的《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噃(口字应为石字旁)溪集》、《清天歌注》(王道渊注)、《长春真人语录》;孙不二的《孙不二元君语录》;陈致虚的《金丹大成集》、《上阳子金丹大要图》、《悟真篇三注》等。

南宗: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瑞,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张伯瑞(987—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少业进士”不第,后为胥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坐累谪岭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作《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依次传于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这五人后被誉为“南宗五祖”。因张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为道士,自白玉蟾始为道士传法,且白玉蟾著述最丰,弘扬法门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谈》认为南宗形成于白氏。实际上,白氏一系所传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发挥,此一宗脉下传夏宗禹、俞琰等,史称南宗“清修派”。除此以外,南宗还有发挥《悟真篇》阴阳思想的“阴阳派”。阴阳派始于张伯瑞之徒刘永年(《三乘秘要》称张伯瑞有两个嫡传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刘永年。)刘传翁葆光,翁传若一子,再传陆墅、戴起宗、陈致虚,以至于明清时期的陆潜虚、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鳌等。其实石泰、薛道光亦习阴阳丹法。故南宗以阴阳双修为正宗。南宗修丹讲求“先天后性”,张伯端《悟真篇》;“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明彭好古解注说:“虚心为性功上事,实腹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义。然人心浮动,如何得虚?不若炼铅服气,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仇兆鳌《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蕴。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说;“《悟真篇》中,言命处多,言性处少。”又说: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详于命而略于性”。南北二宗虽然皆主张双修性命,但在具体修炼过程中处理性命关系时,南宗明显的则重于炼形炼气。如石泰说:“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还源篇》)南宗阴阳丹法分为七个步骤:凝神定息、运气开关、保精炼剑、采药筑基、还丹结胎、火符温养、抱元守一。按其修炼阶次实际分为四层:筑基、炼精化囗、炼囗化神、炼神还虚。其中始终不离火候、药物之妙用,对火候法度、温养指归的阐述比北宗都细密一些。同北宗一样,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其言修炼常常仙佛参半,也极重视炼心炼已,但不像北宗那样下手处即求炼心炼已,而是放在修炼的第四层上,亦即是以命功起始,性功了终。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张独身清修,认为一已之身就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阴阳二性俱足,无须外求,无谓“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道藏辑要?白真人集》)俞琰认为,丹经中的夫妻等实指阴阳二性,而这些又皆为已身所有;又说:“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则往来不穷之妙,只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远矣。”(《易外别传》)阴阳派发挥《悟真篇》中阴阳交媾的思想,主张男女双修,即采取同类坎中真阳,以接补已身离中之阳。这种采补式修丹法又分三乘。中、下乘行“体交法”;上乘则行“神交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男女对坐,性情相交,气化感应,从而双修双补,利已不损人,双方皆获采补之益,与采战御女之术有分别。鉴于此术有被人误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险,阴阳派大师皆不肯轻传。南北二宗在元代实现合流,其分殊限于全真教派内部。南宗之“祖”降为“真人”,原来的“五祖”加上刘永年、彭囗成为“南七真”。阴阳与清修两派在丹法上虽仍保持独立发展,却也有渗透融通的情形。如陈致虚的丹法就有会通南北二宗、清修与阴阳二派的特点。南宗的主要金丹著作有:张伯瑞的《悟真篇》、《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奇经八脉考》;石泰的《还源篇》;薛道光的《还丹复命篇》;陈楠的《翠虚篇》;白玉蟾的《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入》;夏宗禹的《人物镜笺》、《阴符经讲义》、《悟真篇讲义》;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玄牝之门赋》;翁葆光《悟真篇注释》、《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悟真篇注疏》(戴起宗疏);陆西星《悟真篇小序》;彭好古《悟真篇注》;甄淑的《悟真篇翼注》;仇兆鳌的《悟真篇集注》等。

中派:道教内丹学的一逐步形成门派。始于元代。由李道纯开创。原本无宗名,因其丹法以“守中”为要,有别于南北东西丹派,故名。李道纯(生卒年不详),号清庵,别号莹蟾子。活动于元初,出自南宗白玉蟾门人黄金蟾的门下,但他自称其宗脉为“全真”,故为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其丹法源于张伯瑞的《悟真篇》,但更具全真教道派道儒释三教融合的特色。明尹真人弟子、清黄元吉等也被视为中派。这一派不像别的丹派,它既无立宗,又无明确的宗教承绪,李、尹、黄等人只是在丹法上具有一致的倾向性,才被视为同一派别。该派在丹法上特点是:糅合道儒释思想,将清修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李道纯《中和集》开宗明义:“《礼记》云:‘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为天下之大本。发而中节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为天下之达道。诚能致中和于一身,则本然之体虚静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这是把儒家“致中和”思想融于道教的修炼论,这个“中”也就是道教修炼所欲达到的目标,即致中和于一身,就可以成应变无穷的“仙”了。这个“中”又是修丹过程中所要体认的的“玄关一窍”。他说:“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泯于形体,……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那个是自已本来面目,此释家之中也。儒曰:喜怒衰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仍三教所用之中也。”(同前)这个“中”既是先天之有,却要通过后天的修炼才能成就,此即守中之功法。明尹真人师弟《性命圭旨》同样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这个中又叫“真中”,他们说:“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允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子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之中理五囗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存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真中也”。真中也就是李道纯所说的“玄关一窍”。清黄元吉则把所有内炼性功、命功功法归结为守功一法,他说:“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而化气;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道门语要》)这种守中之法又叫做“中黄直透”,即不用后升前降,不用开合,不用面壁,就能升仙。清代闵小艮,亦传中黄直透功夫。由于中派皆以儒说道,故被视为“教外别传”。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纯的《中和集》、《莹蟾子语录》、《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老子道德经精义》、《道门语要》等。

东派: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扬州人。少习儒术,九次参加乡试未中,遂弃儒服,着装道衣,抗迹尘外。自称吕祖纯阳降临其所居“北海草堂”,亲授丹法要诀,即著说立说,开丹法新门派,因其活动于浙江一带,故称东派。明末孙汝忠、清人傅金铨等为此派之支流。此派虽称上绪吕纯阳,然而不立宗门,其修丹法门实承南宗一系,从《悟真篇》中开出新意,力主阴阳同类双修。陆西星认为传统丹经中所说的“阴阳”,也就是指男女,他说:“金丹之道,必资同类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囗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囗取于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成篇》)在他看来,仙胎大药须有先天之精与先天之囗的交媾和合,这在《周易》中就已阐明:“精气为物,游魂为交”。然而作为阴中之阳的先天之囗产自女方,作为阳中之阴的先天之精产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铅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阳,补离男之阴。“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独修者”。(《玄肤论》)但是,陆氏在此又强调说,这种取坎填离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补其既破之离也,填其既虚之画也,复其纯阳之体也”。(《金丹就正篇》)因而这种阴阳双修法尤其适用于破体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补,人破人补;虚而补之实,弱而补之强,损而补之盈。至于“童初之子皆胎也”,不必依双修法行持。此派虽主阴阳男女双修,但与御女采战之单补修法不同,此派主张用鼎而不采战,铸剑而不入炉,补铅而不伤彼,利已而不损人,其实际修持过程集中在“凝神聚气”一法上,促成神交气交,双修双补。明末朴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对此派丹法评价尤高,认为“较印度瑜珈术与密宗双修法所用者,尤为上乘而简妙”。

此派的著作主要有:陆西星的《金丹就正篇》、《方壶外史丛编》、《悟真篇注》、《周易参同契测疏》、《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玄肤论》、《七破论》;孙汝忠的《金丹真传》;傅金铨的《证道秘书十七种》等。

西派: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开创于清嘉庆咸丰年间。创始人李西月(初名李元植),字涵虚,号团阳。四川乐山长乙山人。自称曾遇张三丰,从事三丰派丹法,编订《张三丰全集》。后遇纯阳吕祖于禅院,得传真旨,修成仙径。自开西派,以别江、浙之东派。其丹法特点是清净与阴阳合用。该派修丹基本上分为两步,第一步主清净自然,第二步主阴阳互用。清净自然为修丹的基本功夫,李西月说:“心为一身之主,神为三品之上乘。惟心与神,是二是一,是不可不辨也。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陆潜虚曰;‘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此是圣贤仙佛之梯航,吾人人德之路也。下手学道者,必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在腔子里,则守静始能笃也。盖有念为妄心,无念为真心,人能收念于平日,而还其所止之地,乃能专心于临时,而坚其入定之基”。(《道窍谈》)这是明确的把静定炼心作为炼丹的下手功夫。据此,他提出了个九层炼心法。李氏认为,清静炼心功夫做的好,就能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气自然会,风自然正,车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一旦做到了清静自然,就要“资同类而补真身”,即行阴阳双修法。他说:“内炼已者,将彼家之铅,炼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克也;内养已者,亦用彼家之铅,养我家之汞,使其相资相守也”。(《道窍谈》)彼家之铅为阳铅,为外药;我家之汞为阴汞,为内药。因而采炼即是“采彼家阳铅,炼我家子珠之气”。同东派一样,西派也将阴阳双修法限定在破体之中老年男女,因为本元走漏,精气神落于后天,自身不能俱足铅汞二物,才求之于彼。童子先天未破,自我俱足,只用清养即能得仙胎。西派的阴阳双修法也是气交神交法,不同于下乘泥水丹法,所谓“犯淫丧失长生宝,洒肉穿肠道在心”。(张三丰《无根树》)此派功法层次多,显的繁琐复杂,如筑基分为小筑基、大筑基,炼已分为内炼己、外炼己;筑基又分为养己一层,养己又分为自养、相养,并发明内养己、外炼己罚心传工诀;炼心法分为九层,药物分作三层,炼功分为五关。因而不及东派明了简易,易于为人所把握。西派传代大江西派九字:“西通道、大江东、海天空”。

西派的主要著作有:李西月的《道窍谈》、《三车秘旨》、《九层炼心法》、《后天串述》、《无根树道情注释》、《文终经》、《太上十三经》;汪启囗的《性命要旨》、《教外心法》;柯怀经的《养生篇》等。

伍柳派:道教内丹修炼的流派。伍真人为北宗龙门嫡嗣,自署龙门第八代弟子。此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阳、柳华阳所开创。伍守阳(1574—1644),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十龄奋志明经学,得遇重阳祖七篇。十三岁初生异志,念念寻真求出世。十六许可批其文,不向桥门争二试。廿龄名利便休心,儒衣敝履幡然弃”。(《仙佛合宗语录?伍真人修真歌》)遇曹还阳得授“仙佛合宗全旨”,又遍考仙圣之书,参悟真谛,著《天仙正理直论》,又著《仙佛合宗语录》。柳华阳(1736—?),本为儒生,起家科第,后弃儒入禅,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师靡不参”,竟未了彻慧命之旨。幸遇合伍冲虚师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金仙证论》。此派修丹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伍、柳皆不言阴阳男女,强调修丹只用先天,忌用后天,尤重“一点真阳”之先天祖囗的炼养,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囗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丹,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天仙正理直论?药物直论》)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同前)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囗而已”。又如对于“鼎炉”,阴阳家多以男女为喻,伍守阳则明言外鼎指丹田之形,内鼎指丹田中之气。伍守阳在《天仙正理直论》中开宗明义地讲:“是囗也,神也,仙道之所以为双修性命者也。且谓今也以二囗为论,所以明人生仙佛之理也》。”伍、柳既以仙道为宗,又参佛法为用;既证论《黄庭经》、《胎息经》、《坐忘论》,又征引《楞严经》、《大般若经》、《华严经》,仙佛合为一体。与北宗比较,伍柳派丹法繁琐一些,不像北宗丹法简易,其于炼己、药物、鼎器、火候、效验、任督、防危,以及伏气、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无不叙说详明。因其说理浅近,指点显明,加上仙佛共用,因而影响遍及国内外。但由于道佛两门之上乘精义,却犹有未尽之处,故而此派功法更合于养生却病之修为。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明月共举杯
穿越九州修仙世界,陆渊身怀长生道果,有永恒之寿元,只需谨慎苟住,仙道可期。 这本是美事。奈何身处末法之世,灵气衰竭,仙道艰难,大道难求。更惨的是,九州修仙界还濒临崩溃,四极将倾,已入末世。 既如此,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在末法之世求存,陆渊修上古气运之法,开仙朝,聚气运。 定九州,平四海。收天下之力,步步登仙。上古人皇者,有三帝,曰华光,曰夏曦,曰昊天。 今人皇者为谁?楚帝陆渊是也。
其它 连载 455万字
明教志

明教志

瞬熄焰
一部传统的古典仙侠,一个不信天命的天命之人,一段充斥鬼狐仙怪的溯源之旅。
其它 连载 102万字
界面尊祖

界面尊祖

云边沙阳
我修故天尊,成丹称道祖,为爱求索,一路狂奔,既救人,亦杀人。快意恩仇,终成正果。
其它 连载 20万字
异体

异体

懒惰的肥猫
宇宙浩淼,诞生了无数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而我要讲的,是关于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也是一段段年轻人的悲欢离合!是的,当叶羽仿若天神一般降临到帝国裁决广场之时,也就意味着,这场延续千年的战争,将会走向谁也预料不到的结局!已有完本作品《生化危机之末日佣兵》,人品保证,绝对认真对待!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异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其它 连载 69万字
吴三金的妖孽之路

吴三金的妖孽之路

江山帝王谋
吴三金,他的爷爷是开国元勋之一与第一那位只差一步之遥, 他的外公是Z市乃至半个Z国都数一数二的商业巨无霸, 他的妈妈是Z市副市长,铁面无私,但是护绝对护犊子那种 他的爸爸,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不学无术,专职败家的老爷们,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 各个亲戚们各有其职,唯一的妹妹也是个从小就国色天香的美人坯子吴宝宝,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 吴三金的生活会平淡下去吗。
其它 连载 2万字
我有一剑

我有一剑

田鸡可泄漏
痴呆少年,世代住小村庄,有一日来了位教书先生,从此读书,终有一日为书中一剑而开智,毅然远离故乡,为剑做伴,开启一道漫漫长途。。。
其它 连载 8万字